來賓奇石文化城大門外的星城路集市。

來賓奇石城周末集市引來八方來客

農民進城賣奇石如同賣土豆

廣西新聞網-南國今報記者黃必成?文/圖

昨日一大早,吳建強肩上扛著一個編織袋、手上提著一藤籃,裝著滿滿的奇石,從興賓區大灣鄉坐中巴車趕到來賓市,直奔奇石文化城。來賓奇石文化城開業已有兩三年,除了里面的門面日常交易外,每逢周末就有越來越多的鄉下農民進城賣奇石。由于有些奇石雞蛋般大小,且比較受“淘寶者”的歡迎,有人戲稱賣奇石就像賣土豆一樣。

賣奇石如同賣土豆

上午9時許,吳建強趕到了來賓奇石文化城大門外的星城路,便將編織袋和藤籃里裝著的石頭,一一擺放出來。藤籃里裝的都是比拳頭大的石頭,這些石頭每塊可以開價50到150元之間;而編織袋里裝的都是跟雞蛋一樣大小的石頭,每塊開價20到50元之間。

由于這幾天來賓華僑投資區在星城路舉辦第二屆東南亞(歸僑)民族風情藝術節,主要內容除了美食節外還舉辦奇石展。周末集市加上奇石展,此時的星城路寬闊的人行道上,賣奇石的攤位就超過了500家。而平常周末集市至少也有200家,前來擺攤的都是來賓本地以及合山人居多,鮮見外地客商。其中有不少是紅水河沿岸的合山市和興賓區大灣鄉、遷江鎮當地農民。

吳建強擺攤一個多小時,賣得了60元錢,前來淘寶的人選的都是小石頭比較多。前一天是星期六,吳的營業額有100多元。平常周末兩天下來,營業額也就200多元。作為一個從鄉下來的農民,能有這樣的收入,他已覺得很滿足了。

家住來賓市區的潘先生,在柳州奇石城也開了間門面。不過,他很少去柳州,門面都是家屬在打理,他平常負責在來賓找石頭,每到周末就到集市來擺攤。相對其他攤位來說,他的攤位要大得多,有大小不一、形狀多樣的石頭,甚至很多小顆石頭都是從撈沙船的傳送帶上撿來,沒經過任何篩選就拿來這里擺放,供顧客自由挑選。記者見到他時,他正和一名顧客砍價:“這個四兩(40元),那個三兩(30元)……”成交的三顆小石頭,賣得了50元。顧客準備離開時,又順手拿了另一顆石頭,最后老潘半買半送,收了10元錢。送走顧客,老潘笑著對記者說:“現在賣石頭,就像賣土豆一樣?!?/p>